新聞中心
湯子嘉:立足中國 瞭望遠方
18-10-09
編者按:他們,是企業的掌舵者,帶領企業砥礪前行;他們,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推動者,夙興夜寐只為建設美好生活。樂居財經推出《見地》高端訪談系列,一起來聽他們講述自己的生活和企業管理之道。本期【見地】對話嘉賓是湯臣集團副主席、執行董事湯子嘉先生。
經典的純黑色眼鏡框,襯衫加筆挺的西裝,這已經成為湯子嘉出行的必備配搭。
在談到給年輕人一些建議時,已執掌湯臣集團14年的貴公子微笑着說,作為80後,自己還算年輕。
這位一出生就頂著「湯家大公子」光環的年輕人,母親是台灣擁有「一代俠女」之稱的金馬影后徐楓,父親是擁有「浦東開發第一人」之稱的湯君年。
自24歲開始接掌家族事業,從負重前行到運籌帷幄,他身上可以看到年輕時尚與老成穩重的完美結合。現今的湯子嘉,外界對他的稱呼更多的是成功的企业家。
遇到壓力時,湯子嘉一般會用體育運動和當代藝術來進行放鬆。他直言,有氧運動和高爾夫球平衡我們腦力的消耗,對當代藝術的熱愛使我有放空的閒暇。
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投資上海浦東的企業之一、上海浦東主要的房地產開發商,成立至今,湯臣集團早已和上海浦東的發展建設血脈相連。9月28日,樂居財經獨家對話湯臣集團副主席、執行董事湯子嘉,聽他講述湯臣集團與浦東的淵源情緣。
浦東「蝶變」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一想到上海,腦海裡不由地浮現出這首歌,燈光、旗袍、歌舞,道盡大上海的繁華。
然而,彼時浦西華燈璀璨、車水馬龍的繁華世界與一江之隔的浦東毫無關係。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擁有「十里洋場」稱號的外灘對面是一片片農田和蘆葦地;當黃浦江上的汽笛和外灘的鐘聲一遍遍響起時,與之呼應的是浦東的風吹麥浪。
一切的改變從1990年開始,這一年,上海浦東開發正式啟動了。2年後,湯子嘉的家族與浦東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1992年,湯子嘉的父親湯君年、母親徐楓響應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建設浦東的呼籲,開始在上海投資。湯臣集團也開始大力收購上海浦東多處地產並進行開發。
當時,上海流行這樣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然而,湯臣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湯君年卻以前瞻性的戰略目光看到浦東的發展潛力。
公開資料顯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這段時期裡,湯臣集團以先行者的姿態伴隨著浦東開發的進程,修建了一系列的「第一」配套設施:第一家五星級酒店——錦江湯臣洲際大飯店;第一個涉外高檔商務中心——湯臣中心;第一棟五A級涉外寫字樓——湯臣金融大廈;浦東唯一的位於市中心地段的湯臣高爾夫球場,並在周邊分期建設了湯臣高爾夫別墅。
隨著浦東開發的持續穩定推進,浦東也歷經滄海巨變,從阡陌農田到高樓聳立、從冷僻鄉間到繁華市區,成為了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
除了越來越高大上的建築和密集的交通外,湯子嘉還關注到浦東的經濟結構的發展和變化。他認為浦東的經濟轉型是走在前面的。「最初浦東是從土地整理、房地產開發開始的,現在則是國際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甚至是許多高科技產業的搖籃。」
此外,透過與湯臣業主的溝通,他看到浦東文化的發展。「浦東的教育、文化藝術發展水平也是走在全國的前列,我們許多客戶隨著個人經濟水平的發展,變成收藏家,收集藝術品和文物,人文發展也是高水準的。」
湯子嘉指出,浦東發展是海納百川的結果。「可以看到各地人才的匯聚,浦東要比浦西匯聚更多的新上海人,這些人不僅來自全國各地,也有來自各國的人才。」
攜手並進 共創未來
回顧湯臣集團在上海的26年發展歷程,令湯子嘉最難忘的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到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上海市政府表現出的定力與堅持,給予了湯臣很大的支援和鼓舞。
時光回轉到1997年,彼時亞洲金融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東南亞、港澳台等各地的投資者紛紛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收緊銀根,使得當年很多在上海發展的開發商面臨資金的短缺,其中也包括湯臣集團。
湯子嘉回憶,當時負責浦東的趙啟正市長親自和父親湯君年面談,達成了兩點共識:第一,上海現在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小,湯臣投資是安全的。在浦東,投資最多的是上海市政府,因為上海市政府是做 infrastructure 的建設,然後是以正大和湯臣等公司為代表的外資開發商做商業項目開發。上海市的投入,決定瞭開發浦東是長期的投資,上海市政府有堅定的信心做好浦東。第二,希望湯臣能和上海共發展,湯臣可以調整策略,但希望風雨同行一起做好浦東建設。
「正是這樣的坦誠相見和大風大浪前的鎮定,讓我們有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看得更遠,走得更遠。」湯子嘉說。
緊隨浦東發展與變遷的步伐,秉承「立足高端,面向大眾」的策略,湯臣早已成為高端住宅品質的代名詞,湯臣集團也不斷迎來收穫期,其對外宣傳、管理風格、品牌塑造上也變得越來越開放。
最近,湯子嘉正忙著和團隊醞釀新項目。他覺得新項目的規劃階段特別重要,需要反覆研究、反覆推敲,才能呈現出優良的產品,提升轉換顧客購買力的轉換率。「希望能經過精心打磨後,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呈獻給大家。」
年輕人需要堅忍耐煩
作為一個帶有眾多光輝頭銜的80後,我們對工作之外的湯子嘉有諸多好奇。他笑言:「大家一樣,起床、吃飯、上班……大家不要把我偶像化、神化了!我只是個平凡人。」
他認為工作和生活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有工作沒生活,他的人生不健康。如果說他只有生活沒工作,他的人生也不健康。」
這也是他對生命意義的領悟。2005年,承受巨大壓力的湯子嘉曾到青海短暫旅行,在母親極力支持他放下一切去感受「苦行僧」的日子,給他帶來了人生態度上的根本轉變。重生的湯子嘉因此更加珍惜和熱愛生活,最大的夢想就是開心地生活。「想對80後說,幸福隨時在身邊走過,只是留給有心的人。」
小時候也看聖鬥士星矢、七龍珠、灌籃高手的湯子嘉,長大後熱衷高爾夫等運動。他認為適當的體育運動和愛好很重要,可以緩解壓力和釋放心情。「有氧運動和高爾夫球平衡我們腦力的消耗,對當代藝術的熱愛使我有放空的閒暇。」
他坦言對藝術的熱愛是受母親的影響,一路走來最傾佩的人也是父母。「我父親決策的魄力才會有湯臣的今天,我母親對藝術的執著才會有《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當然,她對藝術的執著也落在我們每套樣板間的打造上。」
作為一位年輕的成功企業家,他最欣賞有創業熱情、有衝勁、有夢想的年輕人。但同時也提醒,光有激情還不夠,還需要堅忍耐煩。「這些是年輕人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從2015年起不停地在支持年輕人投入到創新創業的潮流中。但以前創業環境好,很多人有激情,現在環境差了,你還能不能保持堅韌?這才是重要的。」
以下為樂居財經與湯子嘉的對話精選
樂居財經: 改革開放40週年,怎麼看中國房地產過去這些年的发展和變化?
湯子嘉: 三個變化,一是房地產開發建設帶來的硬體設施的巨大變化,小時候浦西去浦東還曾經坐過擺渡,後來一年比一年方便,後來索性自己住在浦東。
第二是房地產行業越來越專業規範,湯臣高爾夫剛開盤的時候連格式合同也沒有,現在從規劃建設到銷售,上海政府對房地產行業每個環節的健康發展都做了很多工作。應該講上海的行業管理走在全國之前。
第三是消費能力隨著經濟發展增長的速度,以前高端商品房都是賣給國外的客戶,港澳台客戶,現在是有些中國人還走到國外去買房,甚至去境外開發。可以說變化很大了。
樂居財經: 目前正值長三角一體化高速發展階段,您對長三角一體化怎麼看?湯臣集團是否有一些布局,有哪些拓展規劃?
湯子嘉: 我們同時關注兩點,一方面是長三角的一體化,另外一方面是團結港澳台同胞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
長三角一體化關係著產業的轉移和人才的流動,我們和很多業內同行保持溝通和交流,我個人也積極布局一些文化產業,攜手一些夥伴做好產業基金,我們也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去深入如新能汽車、電競娛樂、電影製作等產業。房地產項目目前主要還是在上海。
另外,我們全力支援港澳台同胞與大陸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體現在我們致力於兩岸三地的電影文化合作項目,我們公司本身也是一家匯聚兩岸三地人才的公司,這是我們一向堅持的,也是我們最樂見的。
樂居財經: 當下全社會都在熱議匠人精神,湯臣在打造產品方面有何經驗可以分享?
湯子嘉: 隨著在豪宅項目方面的開發沉澱,我們形成了自己的「三觀」,我媽媽徐楓女士提出產品觀,應該將自己的產品視作「家」而不是房子,我們熱愛我們的產品,猶如愛自己的「家」,要用心、貼心、細心地從客戶端考慮,應該呈現給客戶什麼樣的產品。
我們從戶型上重視哪怕是大房子,首先也要滿足「家」的功能。我們從裝修設計上,盡量做到為客戶家庭每個成員的考量。
樂居財經: 過去跟現在的行銷比,變化大嗎?行銷下半場會如何發力?
湯子嘉: 我們越來越注意到高檔項目在行銷推廣上的線下化趨勢,我們一直有一個信念,湯臣一品是「以人為貴」,與流量盤項目相比,一套上億的房子,更要考慮如何圍繞單個客戶做點對點的傳播和服務。這會是接下來豪宅行銷的趨勢,也是過去的經驗總結,我們稱之為「堅忍耐煩」。
對於未呈現的項目,我們積極做好產品的規劃,把好的產品呈現出來,增加我們轉換客戶購買力的轉換率,是核心要務,所以我們在新項目的規劃階段反覆研究、反覆研磨。
樂居財經: 接下來的房市會怎麼走?
湯子嘉: 至於房市的判斷,我們建議首先對城市的發展要有所判斷;如果你覺得上海是有活力、有後勁的,房市就應該依然保持著他的活力和後勁。其次是不要拘泥於一年兩年,把週期拉長一點看,就像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一樣,要相信城市優質位置的稀缺產品具有價值投資的防禦屬性。
樂居財經: 說幾個地產行業裡您最欽佩的人或企業,以及簡短的理由。
湯子嘉: 有太多可說,有很多地產人值得傾佩,仁恆、世茂、中糧、萬科、恆大、融創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大佬,當然最傾佩的其實是我父母,我父親決策的魄力才會有湯臣的今天,我母親對藝術的執著才會有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當然,她對藝術的執著也落在我們每套樣板間的打造上。
與中國一起前進 許願美好未來
湯臣(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710號湯臣金融大廈23F
郵遞區號:200122
電話:86-21-50584936
傳真:86-21-50583646
手機版二維碼
版權 © 2025 湯臣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滬ICP備05027330号-1號 技術支持: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