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xbg

新闻资讯

寫在浦東開發開放30年:湯臣,一個浦東傳奇

前言
  上世紀60年代末,一比特年輕人背著各種布樣,穿梭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正午陽光的曝曬,濕透了他身上有些卷邊的滌綸衫,那一年,並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瘦弱的小夥子,然而在熱鬧街頭的櫥窗裏,有一臺電視正在播放的廣告:“湯臣窗簾,進口新款上市,風靡臺北的窗簾……”

  那是二十來歲的湯君年,在為他湯臣窗簾布公司的生意奔跑。他大膽利用剛剛開始普及的電視大做廣告,幾年打拼,湯臣窗簾不久便擁有3000多家經銷商、一年5億元生產量,累積了後來湯氏家族的第一筆財富。

  這位一生縱橫兩岸三地的湯臣集團創始人,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隨著92共識政治氛圍解凍,湯君年攜妻兒經香港輾轉回到故鄉,從1992年起開始投資浦東。湯臣伴隨浦東走過了28年,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時,我們致敬湯君年先生,及湯臣集團為浦東建設所做出的努力,也致敬,這片不斷誕生傳奇的土地。

 

歸來,未曾離開
  湯君年,上海南匯人(今屬浦東新區),1948年在上海出生,但他的童年卻並非在上海度過,4歲就跟隨父親湯養浩到香港定居。到達香港後,他們家境並不優越,18歲就開始幫父親做生意。1967年,香港動盪,人心惶惶,湯君年卻判斷香港動盪很快會過去,所以在眾人拋售房產逃離香港時,提議父親低價買進很多鋪位。從那時起,湯君年與眾不同的眼光和敢於冒險的魄力便已顯露。
不久之後,因為看重臺灣的經濟起飛,湯君年獨立前往臺灣發展,從窗簾公司到進軍房地產,臺灣的三重市,就是湯君年成片開發的“湯城”工業廠辦園區,全盛時期曾創下兩周熱賣300億新臺幣(約74億元人民幣)的空前紀錄。

  也正是在臺灣的這段日子,湯君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侶,當時紅極港臺影壇的“俠女”徐楓,不久之後就共結連理,誕下兩個兒子湯子嘉與湯珈鋮。

  然而,在臺灣的日子過得正舒坦,湯君年卻再次做出一個看似反其道行之的决定。

  1986年的一天,湯君年對家後徐楓說:“帶上兩個兒子,我們全家要移居香港。”那時兩岸還沒有來往,加上“九七回歸”的議論紛紛,他們的香港朋友都在考慮要不要移民到國外,湯君年卻認為去香港的目的是:脚踏香港,眼望大陸。他說,“中國决不會走回頭路,香港是與大陸接觸最方便、最近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大陸的經濟會好起來,我們移居香港,就是為了將來回到大陸投資。”

  果然,隨著蔣經國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1987年12月1日,《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辦法》正式實施,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湯君年的判斷再次得到了驗證。

  然而率先進入大陸的卻不是湯君年,而是他的電影製片人家後徐楓,從1988年開始,徐楓就專注於推動兩岸三地的影人共同拍攝影片,連續拍攝多部影片,其中也包括後來在國際影壇大放异彩的傳奇之作——“霸王別姬”。

  1992年,湯君年在北京探班《霸王別姬》劇組期間,受到當時國台辦主任接見,主任建議他可以到上海看看。於是,湯君年當即響應祖國號召,興致勃勃地回到上海——他的故鄉。

 

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
  2000年,当汤臣走出“套牢困境”时,汤君年便逐步将运营家业的责任转托到儿子汤子嘉和汤珈铖身上,并且将毕生心血凝结于汤臣一品的打造。

  从拿到汤臣一品所处的这块地开始,汤臣人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做出代表上海未来发展的作品,项目经过了整整11年的精心酝酿,方案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仅仅是屋顶的造型就改动了36次,最后选择了中国汉唐盛世一品大员的官帽为之加冕,并将建筑高度确定在当时上海豪宅的极限高度,153米。最小的户型是430多平米的户型,参考了汤君年的母亲在香港居所的户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进入汤臣一品客户的门槛,必须面对高总价的考验,这甚至是后面很多上海豪宅无法复制汤臣一品的原因之一,毕竟结合高单价和大面积,高总价的户型销售速度必然很慢,这对如今信奉高周转的大陆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想象了。

  无奈的是,虽然雄心万丈和豪情满怀,但禁不住焦灼的经营压力,一心聚焦工作的汤君年没有看到汤臣一品的落成,2004年,心力交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

  仿佛是一场暗喻,汤臣一品,这个汤君年最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傲立于陆家嘴的昔日的芦苇滩头,缥缈于浦江两岸的腾飞大业中,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仰望却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只有不断努力攀登着的人才知道,雄关巨殿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屹立于陆家嘴尖的汤臣一品,早已从汤臣集团的代表作,成为浦东面向世界的图腾,伴随着浦东一路以来的成长。第二代汤臣人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潮头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汤臣的根基牢牢扎根在上海,扎根在浦东,或者说,是牢牢扎根在城市的未来。如今,新一代汤臣人和父辈有着同样的坚定,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汤子嘉说,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是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楼市繁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关注眼前的价格,我们考虑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更稳健的收益——城市价值的红利。”

  多少年过去,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其实依然还在,只不过,化为了一个个定居上海浦东、扎根大陆的华人,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奔走。浦东开发开放30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在上海,時任上海市市長接見了這位祖籍南匯的台商,並向他詳細介紹了上海及浦東的近期發展和遠景規劃。湯君年以商人的眼光和詩人的激情在浦東考察了20多天。考察高爾夫球場地塊的那天,湯君年撥開足比人高的蘆葦,告訴身邊的徐楓:“這就是我們的高爾夫球場。”後來徐楓回憶:“一個從浦西過來需要4個小時的地方,到處是茫茫衰草、河溝、爛泥、土墩,附近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想到湯君年的想像力居然比我一個拍電影的還厲害,有一天浦東會變成今天的樣子。”

  隨後,湯臣集團即以當時最大的台資企業身份進駐浦東,第一個令人矚目的舉動,就是斥資3040萬美元,於1992年5月20日取得了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2-2-1地塊,即如今的東方路與張楊路交匯處湯臣金融塔樓,再於同年7月9日以高於投標價第二名近一倍的價格3090萬美元,取得了如今1.4平方公里湯臣高爾夫球場和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塊地是浦東歷史上,進行國際招投標的第一塊地和第二塊地,要知道,在此之前,浦東的開發多為協議轉讓,很多土地是在中央動員下兄弟省市支援浦東建設時轉讓,1992年湯臣的正式進駐,意味著浦東房地產市場正式進入市場化開發階段。就在球場的簽約儀式上,湯君年與首長浦東的上海市領導商定,又拿出3500萬美元拿下高爾夫球場鄰近土地作為儲備用地,即日後的湯臣豪園。

  在那之後,1995年,湯臣在外高橋保稅區興建了“湯臣國際貿易大樓”及“湯臣外高橋工業園區”;1995年,浦東的第一座5A辦公大樓“湯臣金融塔樓”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建立;應浦東政府領導要求,湯臣與錦江國際集團合作,引進先進酒店管理,1996年,浦東第一家五星級飯店“新亞湯臣大酒店”開始運營;同年,浦東第一個涉外高檔商務中心“湯臣商務中心”也開始運營。1997年,18洞72杆世界級的“湯臣高爾夫球場”落成,浦東第一個高爾夫球會“湯臣上海浦東高爾夫球會”也應運而生。

  湯臣落子速度很快,卻也常常需要面對周遭的質疑,96年新亞湯臣大酒店落成時,窗外的張楊路人迹寥寥,別說人,到了晚上連車燈的踪迹都很少。湯君年卻對家後徐楓說:“你看著,不出20年,這條路一定會是陸家嘴最熱鬧的地方。”

  在這之後,嘉年別墅,湯臣豪園、湯臣怡園,湯臣豪庭、湯臣湖庭花園,與張江合作的張江微電子港工業園區,張江傳奇廣場……湯臣在房地產上的投資,幾乎全部集中在方圓522平方公里的浦東。一個企業在如此漫長的一段時間跨度中,能這樣聚焦於一個區域的開發建設的例子並不多見。這一切都是來源於湯君年對浦東的信心。


相信,所以看見
  當今天站在黃浦江以上百米的高空,俯瞰由南往北的上海,十裡洋場的風雲仿佛歷歷在目。如果說外灘作為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歷史畫面,那麼對岸的陸家嘴則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重要的經濟象徵之一。

  可是,這一切在三十年前,不過是齊身高的蘆葦和一望無際的爛泥渡。就在這裡,湯君年來了,並且意味深遠地落子了幾塊最為重要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了未來的湯臣一品。未來在這裡,這個項目,不僅將成為點亮浦東豪宅市場重要一筆,也將註定是悲喜交織的陸家嘴傳奇。可能在如今看客眼中,這不過是當年湯臣一筆精明的投資,但對於湯君年而言,這卻是把全部身家都放進一個籃子的全情投入。

  因為湯臣眼中,上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擁有中國一流人才的優勢,國際化程度很高,商機無限。更可貴的是上海市政府辦事規範,效率高。湯君年常說,他是帶著故鄉籍貫的血緣,以及對浦東發展政策的信心回到浦東的。

  開發開放30年間,浦東,未曾令看好這裡的人失望。資料顯示,浦東GDP從1990年時的不到60億元,到2019年突破萬億元,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一。這一切,或許已如湯君年先生所願。

  一個國家的崛起,一方熱土的繁榮,絕非一句口號、一個舉措,便能成就的。浦東開發開放經歷的風雨複雜多變,也有不被看好的時候。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很多輿論唱衰上海,大家都有了退意。東南亞在經歷銀根緊縮時,各地銀行要向身處“下雨天”的發展商收傘,港臺地產市場一片蕭條,而公司投資到浦東的數億美元資金無法迅速回籠。湯臣在香港臺灣的根基也囙此面臨巨大財務壓力,有一段時間,境外輿論笑話湯臣是“最大的套牢戶”。

  在最困難的時候,湯君年拜會了當時分管浦東的副市長趙啟正,彼時趙也面臨國際金融局勢的巨大壓力,但上海市人民政府對湯臣的困境予以理解,希望湯臣集團權衡兩岸三地的發展前景,並且安排市區兩級領導給予其在上海轉圜疏困的空間。這翻表態再一次鼓舞了湯君年,為了度過難關,湯臣把在香港最好的房地產和最好的上市公司賣掉,哪怕在當時引起了香港一些人的不滿,陷入了長達數年的官司,湯臣依然要維持上海方面的運作。一生善於“看風”的湯君年認為,到底誰是套牢戶,要到最後才可以下結論,那時他說:“放心好了,此地一定是未來世界經濟的舞臺中心”。

  湯臣的投入和堅守,換來的是浦東的堅定攜手。1996年11月,湯君年獲得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浦東新區榮譽市民”及首届“浦東開發建設傑出人才”獎;1998年,湯臣集團被評為上海市“六好台資企業”稱號;1999年4月,湯君年被浦東新區表彰為“對浦東開發作出積極貢獻的境外人士”;2005年,湯臣集團獲頒“最佳十大外資房地產企業”獎、“先進集體十連冠紀念”獎;而其旗下項目也屢獲殊榮。

 

資料參攷:
  《臺商徐楓:湯臣,上海這些年》
  《浦東史詩》
  《17年湯臣:浦東的拓荒者,發展的見證者》
  《湯臣:一年投入五億浦東開發第一人》
  《〈新民周刊〉專訪湯子嘉》

 

imgboxbg
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湯臣集團董事長徐楓分享當年的故事
湯君年是南匯(編者按:今屬浦東新區)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歲跟隨父親到香港定居。
湯君年是南匯(編者按:今屬浦東新區)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歲跟隨父親到香港定居。
對話湯子嘉:湯臣一品,回歸家的懷抱
只有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唯一。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暢想無限可能,在變化中希冀打破邊界,尋得存放最真實自我的空間;
只有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唯一。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暢想無限可能,在變化中希冀打破邊界,尋得存放最真實自我的空間;
寫在浦東開發開放30年:湯臣,一個浦東傳奇
上世紀60年代末,一比特年輕人背著各種布樣,穿梭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正午陽光的曝曬,濕透了他身上有些卷邊的滌綸衫,那一年,並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瘦弱的小夥子,然而在熱鬧街頭的櫥窗裏,有一臺電視正在播放的廣告:“湯臣窗簾,進口新款上市,風靡臺北的窗簾……”
上世紀60年代末,一比特年輕人背著各種布樣,穿梭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正午陽光的曝曬,濕透了他身上有些卷邊的滌綸衫,那一年,並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瘦弱的小夥子,然而在熱鬧街頭的櫥窗裏,有一臺電視正在播放的廣告:“湯臣窗簾,進口新款上市,風靡臺北的窗簾……”
这是描述信息

與中國一起前進許願美好未來

湯臣(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710號湯臣金融大厦23F
郵編:200122
電話:86-21-50584936
傳真:86-21-50583646